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寫道:「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適累家。」其中,香、茶、花無不與瓷息息相關。「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作為宋代名瓷,定窯生產的茶碗、盤盞、執壺、花器、珍玩、瓷枕等品類,皆成為諸般雅事中不可或缺的用具。
澎湃新聞獲悉,6月21日,「發現定窯」在南越王博物院對外開展,展覽共展出來自河北多家文博單位和南越王博物院院藏的定窯各時期瓷器、窯具、標本294件/套,其中一級文物22件/套。
展覽結合精美文物,分為「譽出定州」「塵外千年」「貢納宮廷」「雅事幾何」「天下大白」和「千年之約」六個主題,通過定窯的歷史、裝飾、工藝、文化、交流等內容,集中呈現各時期定窯產品面貌、文化內涵及當代定瓷的發展情況,讓公眾得以近距離發現宋瓷之美。




譽出定州天下白
定窯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白瓷窯場之一,窯址位於河北省曲陽縣,在長達七百余年的歷史中,定窯是中華大地上產品質量最高、生產規模最大、影響範圍最廣的精細白瓷窯場,在薄胎瓷器成形、覆燒工藝、以煤為燃料等瓷器製作和燒造方面具有開創性意義,在中國陶瓷生產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被譽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定窯出自古定州,自唐至元經歷了七百年的盛衰發展:創燒勃興於唐,蛻變成熟於宋,繁榮昌盛於金,元末以後逐漸停燒。定窯以燒造白瓷而名揚天下,產品造型規整,胎質潔白,釉質溫潤,多以刻、划、印花和描金花等技法進行裝飾。展覽從定瓷多變且豐富的釉色、造型和裝飾切入,講述了定窯何以在宋金時期成為北方地區聲譽最高、影響最大的窯場。




塵外千年 貢納宮廷

定窯白瓷名聞天下,是宋代宮廷御用以及貴族供奉佛陀之首選。
上個世紀六十 年代,建於北宋初期的定州靜志寺、凈眾院塔基地宮出土了170件如玉石般光潤的白瓷,這批瓷器是北宋早期有明確紀年的標準器物,彌補了北宋早期定窯歷史空白。此次展覽展出了多件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的一級文物,如白釉雙耳貼像爐、白釉圓托五足薫爐、白釉蓮紋長頸瓶、白釉刻蓮紋龍首凈瓶等,這些高潔質堅的定瓷作為上層人士禮佛的供品,見證了這一時期浮屠林立、香火鼎盛的場景。





定州花瓷琢紅玉

宋人「雅事幾何」?無非燃香品茗、掛畫插花、清玩賞鑒、飲酒論道……唐宋文人士大夫的風雅品味盡顯於此。作為宋代名瓷,定窯生產的茶碗、盤盞、執壺、花器、珍玩、瓷枕等品類,皆成為諸般雅事中不可或缺的用具。

隨著圍坐會食和三餐制的普及,文人雅集的筵席上菜肴雜陳、杯盞交錯,高塔狀列食十分惹眼,定窯生產的盤碗箸碟等各式食器常見其間;宋人流行鮮花插瓶,瓷瓶以室內陳設和幾案清玩的形貌出現在士人書房,成為風雅之間的重要點綴,明高濂《燕閑清賞箋》謂定窯「瓶式之巧百出」;唐宋時期流行煎茶和點茶,定窯茶器是品茶論道的首選,蘇軾《試院煎茶》一詩吟詠:「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此外,士人品讀的書齋、日常起居的室內均可見定瓷雅緻的蹤影。
宋人生活方式因「雅」而備受關注,作為茶、酒、花、香等不同形式的具象載體,瓷器承載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定瓷的雅更是與宋人的雅相得益彰。








據悉,此次展覽由南越王博物院、定州市博物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博物院、保定市博物館、河北省古陶瓷學會和陳文增定瓷藝術館共同主辦。展覽開幕當天下午,唐宋元陶瓷研究知名學者楊傑還以《中晚唐至宋代中期定窯發展概述》為題作了專題講座,在歸納古代文獻和實物對照的基礎上,楊傑淺析了定窯與其他窯場互相模仿的歷史期段和仿製特徵,並重點對當下定窯仿品的技術特徵進行歸納總結。
(本文綜合自南越王博物院相關資料及相關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