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陶毓汾等編著《節氣·氣候·農業》中記載:公元前七世紀的周代,人們就用圭表——平放的尺子和直立的竿子,來測日影,將日影最短和最長的兩天分別定為夏至和冬至。
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這天,太陽抵達最北端,是北半球全年影子最短、白晝最長的一天,這便是夏至名稱的由來。

杭州西溪濕地公園裡的一家酒店在造園時候就考慮到了節氣,停好車,經過餐廳拐彎進入客房區時,有一處小景名「夏至」,狀如翻過來的小舟,來往行人可以坐下休息,靜觀對面的西溪景色。一條銀色的線代表北回歸線,又叫夏至線,因為夏至這天是盛夏的起點,也代表即將開始一段不同於其他季節的風光和氣候。
作家沈勝衣在《二十四:節氣書畫》里提到,夏至在古代又稱「夏節」,從前是要放假的。
殷登國《中國的花神與節氣》轉引了《漢書》一則故事:有個小吏在夏至大家休息這天,偏還主動回衙門加班,然後被教育說「夏至冬至休假由來已久了,單位雖然仍有公事,可家裡也盼望你回去團聚消遣、笑樂過節的。」看完也想擁有這樣一位達觀體恤下屬的上司啊。
「夏至楊梅滿山紅,小暑楊梅要出蟲」是餘姚人都熟悉的一句話,也說明了楊梅的採摘時間其實很短,多聚集在夏至。

「每年夏至前後,寧波天氣多陰雨潮濕,俗稱梅雨,也是楊梅成熟的季節。」寧波鎮海一家五星級酒店總經理費運博是個吃貨,加上是寧波本地人,又從事酒店工作,對於節氣和食物如數家珍。
楊梅之於餘姚,是個IP式的物種,寧波任何一個區縣市都有楊梅種植。餘姚河姆渡遺址考古發掘出了七千多年前的楊梅屬花粉,是目前最早的楊梅原種的資料標本,所以,餘姚楊梅又顯得特別出挑。
費運博的同行楊傑一直紮根在餘姚四明山,最近剛因工作調動至餘姚馬渚鎮,他知道,梁弄鎮的「新梅」是楊梅里成熟最早的品種,是在原有荸薺種基礎上改良出的新品,色澤鮮艷,味道酸甜;比之較晚的是丈亭鎮、三七市鎮、大隱鎮、河姆渡鎮這些地方出產的是「烏梅」,也是餘姚楊梅里最有名品種,荸薺種楊梅果形圓整、味甜核小;再晚一點的則是牟山鎮和馬渚鎮的「白梅」。白楊梅個頭大,成熟時呈粉紅色,甜度不高但卻很鮮。種植量少,所以珍貴。
馬渚鎮位於一個千年古渡上——出餘姚古城,溯姚江運河西上,西行二十華里,就是馬渚鎮菁江渡。
除了上面說的著名的白梅,還有一個名為「夏至紅」的品種,屬於粉紅種。顧名思義,該品種楊梅就在夏至成熟。餘姚一家以姚江文化、自然文化和農耕文化為主題的酒店也在這個小渚上,楊傑是新上任的總經理。當初,業主愛好古建,四處收集,花了十 年原拆原建出了一家酒店,又在旁邊買下了地,早幾年開始種粟、麥、水稻,還原「晴耕雨讀」的傳統生活場景。而這些種植還有一個用意,便是用本地產的楊梅來釀酒。

「夏至前後這段時間家家開始盼望摘楊梅,寧波楊梅產量很大,做楊梅燒酒也是一個傳統。楊梅酒可消暑,去濕熱,誰要是腹瀉了,喝點楊梅酒准好。」這是楊傑的經歷。的確,《本草綱目》中說,「楊梅滌腸胃,燒灰服,斷下痢,勘驗」,李時珍把楊梅燒酒也變成了一味藥。農村裡很多人都有經驗,吃酒浸的楊梅不僅能止腹瀉,還可以不長痱子。
在眾多水果里,楊梅性溫、酸甜,很適宜被賦予「創意」。杭州灣的一家五星級酒店今年則用楊梅做了很多創意菜,楊梅椰子凍、楊梅汁鵝肝、楊梅果飲等。酒店所在的慈溪也是楊梅大產地,慈溪楊梅以「荸薺種」為主,特點是果大、核小、果汁飽滿。酒店旁邊的橫河鎮和上林湖越窯遺址附近盛產楊梅,就地取材,最大程度保留和發揮食物的鮮美。

健腳筍,是因為長長的竹筍像2條健壯的腿,吃了「腳骨頭健」(本地土話),意思是腿腳輕,身體健康,小孩長得高高。
光有筍也不夠,餘姚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吃黃魚面。60多年前,餘姚當地百姓經常在位於舜江樓旁的三陽酒家吃陽春麵。當時,餘姚黃魚來源豐富,物美價廉,後來這家酒家有位姓王的名廚試著把黃魚和面同燒,沒想到黃魚食後回味無窮,同時也帶動了面的鮮味,逐漸形成具有餘姚特色的麵食系列之一。
夏至是盛夏的起點。從夏至起,經過三個庚日便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養生派都知道三伏天里要艾灸,但真正的原因並不是熱,而是這陽氣之下埋伏著陰氣,所以要用艾灸把陰濕去掉。
申賦漁在《光陰,中國人的節氣》里提到,屬陽性的鹿在夏至這一天感覺到了陰氣,頭上的角會脫落下來。地下的蟬感受到了陰氣,匆忙爬到樹的高處,開始一夏的蟬鳴。中國古人特有的陰陽觀,也讓中國人有自己的養生之道,除了艾灸,還有保溫杯里的枸杞紅棗茶。
說起來,夏至和枸杞很有關係。
枸杞一般都是用來泡水喝,但最好的頭茬枸杞則是生吃。

頭茬枸杞又叫暑前枸杞,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在夏至到小暑這段時間成熟(一般都是小暑前)且採摘的優質枸杞子。這批枸杞,都是歷經了三個月冬歇,三個月春生,經過穀雨和夏至的梅雨季節的雨水滋潤,充分吸收了天地精華而得。因為個大,味甜,頭茬枸杞一般都是生吃。
「今年雨水少,比較旱,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黃河水灌溉,所以甘甜。」寧夏中衛人海生說,衡量枸杞的標準不難,無非是色艷、粒大、皮薄、肉厚、籽少。



不過,海生做的只是幫農戶摘新鮮枸杞,至於賣枸杞,還得等農戶拿回去後晒乾。
致力於中醫文化傳播的作家曲黎敏說過,在民諺里,芒種雨漣漣,夏至火燒天。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總之,這天下雨,夏至那天就熱,這天火熱,夏至那天就雨漣,節氣也是因果的,生態多樣性的美好也在於此。
(本文圖片版權為寧波前灣新區文旅和海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