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汁鮮美、米線爽口
沒有一個人
能夠拒絕過橋米線的魅力
但是
朋友們
你吃的過橋米線正宗嗎?

肉片不能超過2毫米
碗不能小於22厘米
葷素菜燙2分鐘才能放入米線
……
過橋米線正不正宗
你以後可以按這些標準去判定
近日,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佈了《雲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過橋米線餐飲加工衛生規範》,從設備、烹飪器具、食材種類、燙制過程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其中《規範》要求:
①裝米線的碗宜選用直徑大於22厘米的陶瓷器皿;
②不得使用三聚氰胺甲醛樹脂製成的大湯碗;
③葷菜:生(熟)豬肉片、雞肉片(塊)、火腿片、魚片、魷魚片、鵪鶉蛋或香酥肉等。生肉片應厚薄均勻,厚度不超過2mm;
④素菜:生(熟)蔬菜、豆腐皮、可食用花卉、食用菌或醬腌菜等;
⑤主料為米線、餌絲、卷粉或麵條等,主料上桌前應燙熟;
⑥湯量應確保浸沒所有食材。
昨日(12日)
#雲南發佈過橋米線標準#
話題迅速衝上了微博熱搜

網友表示以後吃過橋米線
帶上尺子、溫度計
其中關於#過橋米線生肉片厚度不超過2毫米#的規定,一石激起千層浪,引髮網友熱烈討論。

有網友表示:「以後吃過橋米線要帶把尺子,一片一片量」,「考驗刀功的時候來了」。


還有部分網友呼籲:是不是肉片數量也應該規定一下


還有網友表示實名舉報自家學校食堂的過橋米線,不符合標準,因為肉太厚。

一些外省網友靈魂發問:「2毫米的肉是不是太薄了點」。


肉片厚度為什麼要小於2毫米呢?
以下是科普時間↓
因為過橋米線由於其獨特的烹調方法
需將豬肉、雞脯肉、魚片、蔬菜
等生鮮(熟)食材用高溫熱湯烹燙至熟
在製作過程中若食材控制不嚴
或加工過程式控制制不當
消費者易攝入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品
造成食品安全隱患

除此之外
針對「碗中所有食材混合後
中心溫度應≥70℃」的規定

有網友表示:「以後去吃過橋米線,我要帶上溫度計」

該怎樣鑒定
過橋米線正不正宗
過橋米線上熱搜是好事,但是,雲南的網友看到有媒體發的圖片後坐不住了,紛紛出來闢謠「雲南的過橋米線不用砂鍋煮。」




那到底什麼是正宗的過橋米線呢?
有網友認為按照《雲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過橋米線餐飲加工衛生規範》來鑒定,用塑料碗的都不是正宗的。


真的是這樣嗎?
據《雲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過橋米線餐飲加工衛生規範》規定,盛放過橋米線的大湯碗應選用保溫性能好、耐高溫的器皿(以直徑大於22厘米的陶瓷器皿為宜),不得使用三聚氰胺甲醛樹脂製成的大湯碗。
此外,過橋米線是烹飪方式獨特的雲南地方特色飲食,是以米線為主料,生(熟)葷素食材為配料,沸湯為基礎,利用沸湯高溫燙熟葷素配料,再加入米線後食用的餐飲食品。

除了雲南省,國內其他省市為了不讓自己本地的特產,到了其他省市後「變味兒」,都制定了相應的製作標準。比如天津的煎餅果子、柳州的螺螄粉、西安的肉夾饃等特色美食,都有當地餐飲行業協會制定的標準製作規範,以保證這些風味小吃的獨特品質。
所以
你下次吃過橋米線時
準備帶上尺子和溫度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