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國際旅遊的行業寒冬中,島國人民開始勒緊褲腰帶打魚種芋頭
每天在沙灘晒晒太陽、健健身、教各國比基尼美女潛水就能躺贏的生活,誰不想過呢,但並非每個地方都要這樣的條件。
太平洋一眾島國坐擁沙灘大海,普遍不乏陽光、沙灘與珊瑚,經過多年來的旅遊開發和聲譽積累,旅游業欣欣向榮。大海邊的躺賺生活彷彿唾手可得,一切都像旅遊博主講述的那般美好。
然而新冠疫情持續了一年有餘,國際旅游業也在行業寒冬中苦熬了將近一年,即使撐到現在,復甦的預期仍是一次次延期。
那些曾經過著躺贏生活的太平洋島國,已經紛紛外匯儲備銳減、國民收入滑坡,連食品供應都成了問題。
文 | 中年維特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原文首發於2021年1月10日,原標題為《島國人民,開始勒緊褲腰帶|中年維特》,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世界的角落
繞地球半圈的太平洋上,除了那些較大的島嶼,
還分佈著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等規模龐大的島嶼群
。他們主要分佈在靠近赤道的低緯度地區,氣候多為熱帶雨林或熱帶海洋氣候,降水充沛,溫暖宜人。
一支很獨特的航海科技樹。圖片:wikipedia
其中選擇向東南航行的移民,在幾千年的時間里先後到達菲律賓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巴布亞島,並在當地休養生息,與原住民發生血統和文化上的交流,之後逐步擴展到美拉尼西亞與密克羅尼西亞,以至於遠至復活節島與夏威夷都有他們的蹤跡。
他們將沿途發現或從其他民族那裡獲得的動植物如:水稻、山藥、芋頭、香蕉、椰子、麵包果、用於製造布料的楮樹、豬、狗等帶到了各個小島。
其中部分島嶼面積足夠大,能夠提供淡水,可以滿足定居的基本需求,便成為了移民們長期定居的島嶼。
類似諾魯這樣大的島國(21平方公里)遍布太平洋,面積很小但基礎物資也可以支撐自給自足,雖然島嶼之間的物資交易也相當重要。圖片:shutterstock@yutthana-landscape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奇觀誤國。圖片:niall dunne/shutterstock
19世紀70年代,南太平洋地區的奴隸貿易猖獗。歐洲殖民者的種植園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很多較小島嶼的土著都被綁架到別的島嶼上當苦力。圖片:wikipedia
繼殖民時代之後,再次改變太平洋海島命運的,就要數第二次世界大戰了。
很多軍事化島嶼一直延續至今,比如關島。B-52飛躍關島,下方是安德森空軍基地。圖片:wikipedia
2
度假天堂的躺贏人生
食物和服飾有明顯的流行趨勢,旅行也同樣。
隨著潛水成為旅行的熱門項目,太平洋島國旅行資源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斐濟清澈的水質以及豐富的海底世界,在完善的旅游業設施加持下,是全世界潛水愛好者的天堂。圖片:frantisekhojdysz/shutterstock
斐濟政府抓住機會向配合旅游業的基礎設施傾斜資金,大力推進供電系統建設,多次擴建建於1938年的老機場。而斐濟航空也經營著覆蓋太平洋主要島嶼,連接世界主要國家的航線。
首都蘇瓦的港口則可以停靠萬噸輪,國內鐵道、公路里程數相較於其他島國情況也更好,成為了太平洋諸多島國的交通樞紐。
斐濟航空不僅承載著本國旅游業的營收,也是整個西南太平洋的航空交通樞紐。圖片:Chintung Leel/shutterstock)
主要的遊客來源國可以直達,供電相對穩定較少出現影響旅行體驗的停電問題,都讓斐濟擴大了發展旅游業的優勢。更大的旅游業市場則促進著行業的發展,比如近年來環保主義者與遊客的消費者畫像高度重合,
斐濟海濱旅游業者就推出了種植珊瑚的項目,讓大家潛水環保兩開花。
斐濟被西南太平洋最大的珊瑚礁系統所環繞,對珊瑚進行了嚴格的監測和保護。若是旅遊項目是有益於珊瑚礁的,也沒什麼不可。圖片:Ernie Hounshell /shutterstock
近年來斐濟游尤其火爆。2019年,赴斐遊客達到了89.4萬,超過了其本地88.93萬的人口。
斐濟旅游業占就業人口的15%,貢獻了GDP的20%,是第一大外匯來源,間接影響的就業人口與經濟數據必然更多
。薩摩亞,萬那杜等國甚至更依賴旅游業,極個別國家旅游業佔GDP的70%,妥妥的支柱產業。
外國遊客對這裏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當不了老闆還能去表演土著舞蹈。對於當地人來說,這個就是毫無難度。圖片:Nadezda Zavitaeva/shutterstock
更何況,殖民時代擁有英國投資糖廠的島國也只有斐濟一個,太平洋島國製造業先天不足。而小國寡民、交通不便、距離國際市場遙遠、國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事實又限制了製造業的發展。
一家獨大的旅游業擴張甚至讓農業都出了問題。
熱帶氣候的斐濟更適合水果和蔬菜的生長,不過加工能力欠缺,大多出售的是原產品。圖片:ChameleonsEye/shutterstock
財富又帶來了飲食偏好上的變化。
再好的東西,吃多了還是會膩。花樣繁多又價格低廉的工業食品,競爭力更強。圖片:ChameleonsEye/shutterstock
出生於薩摩亞的相撲士—武藏丸光洋(右)。圖片:Philkon/Wikipedia
除了超重,當地人營養不均衡的問題也非常嚴重,缺乏維生素A、缺碘、貧血都是高發問題。
也許這就是躺賺的代價吧。
3
彩雲易散
不出意外,太平洋島國依舊會躺賺下去,但是新冠大流行打破了歷史進程,也暴露出太平洋島國經濟的脆弱性。
2020年1月下旬開始,斐濟中斷了越來越多航線,到3月,斐濟禁止游輪進入其海域,所有國際活動和官員的海外行程都被取消,正式進入封國狀態。
作為經濟支柱產業的旅游業徹底失去了客源,相關從業者突然就沒有了收入來源,餐廳客源減少,為餐廳供貨的漁民賣不出去自己的漁獲。
隨著由旅游業作為龍頭的經濟鏈條從源頭處被打破,斐濟脆弱的經濟也陷入危機
世衛組織向斐濟捐贈COVID-19檢測的實驗室設備。圖片:https://www.who.int/
失業率激增還導致家庭矛盾爆發,離婚率上升,同時,老人和小孩也不打算降低自己的消費,中年男人就像三明治的中間那層,此時面臨著嚴重的中年危機。他們只能約朋友酗酒逃避現實、回家打老婆,或者和老婆一起打孩子。
疫情不僅給感染者帶去痛苦,全世界的人都因為病毒而無法正常的生活。圖片:https://unhabitat.org/
重壓之下,斐濟政府開始向斐濟人發放蔬菜種子
開啟自力更生模式。圖片: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iji
斐濟光熱條件極好,也不缺乏火山灰土、磷質石灰土(鳥糞土)等肥沃土壤,所以嘗試的人普遍收成不錯。甚至有家庭在廢舊水桶、板條箱中填土,種出了滿足家人食用的蔬菜,
成為了度過食品與家庭雙重危機的一個小突破口。
以前也有條件種,只不過買來的更方便。圖片: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iji
由於疫情遲遲沒有消退的跡象,
當地人也逐漸調整心態,重拾祖先的傳統謀生手段
農業合作化時期為了滿足社員種植蔬菜等,每家都有一小片自留地,在飢荒時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圖片:Tamala Iosua
真是一出人間悲喜劇啊。
參考資料:
1.https://www.straitstimes.com/asia/australianz/fiji-scrambles-to-provide-aid-as-cyclone-toll-rises
2.https://www.who.int/bulletin/volumes/88/7/10-010710/zh/
3.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news/world/fiji-tourism-hit-with-climate-covid-19-double-whammy-13782386
4.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ocea.5272
5.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ocea.5275#ocea5275-fig-0001
6.https://www.stripes.com/news/pacific/amid-pandemic-pacific-islands-work-to-offset-food-shortages-1.656599
原標題:《「躺贏」的島國人民,開始勒緊褲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