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區域資本版圖年度比拼:長三角強勢擴張,合肥「黑馬」突圍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撰文指出,「十四五」時期,將繼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更多優質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
上市公司是地方經濟的縮影,上市企業對於區域經濟的貢獻和影響越來越大,其數量和質量也直接反映了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和活躍度。
2020年,A股迎來「IPO大年」——新增上市企業數量、企業IPO募資金額以及企業市值飆升……資本市場濺起了朵朵浪花。然而,並不是每個城市群、省份、城市,都能分到這杯羹。
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達地區愈加凸顯出「強者恆強」的趨勢。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五個省份,去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是全國IPO企業總量2/3,募資金額更佔據全國IPO募資總額3/4。
當然,也出現了一些城市「黑馬」。接下來,我們透過上市公司的數量和體量,試圖把脈各地經濟發展的實力和潛力。
數量
2020年新增企業,46%來自長三角
其中,浙江、江蘇、廣州三省以新股首發上市62家、61家、60家的數量,保持絕對領先優勢。北京、上海以42家、39家的數量,緊隨其後。
除北京、上海外,深圳新增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為34家;蘇州亦表現不俗,有25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杭州、寧波、無錫、合肥也有10家以上企業新增。
從總數量排名來看,成都、重慶、青島、佛山、南通、大連等城市排名略有下降,合肥、東莞、濟南等城市排名大幅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2020年新增11家上市公司,成為一匹「黑馬」。這11家新增上市公司中,有7家登陸的是科創板,其中不乏國盾量子、皖儀科技這類備受市場關注的高科技企業。
2019年7月22日開市至今約一年半時間,上海、北京、蘇州、深圳掛牌科創板企業數量遙遙領先,分別達到37、34、20、18家。
體量上市企業平均市值,貴州「一枝獨秀」
市值是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既能體現出城市擁有的上市公司受關注情況,也是公司融資成本高低的重要指標。
北京38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19萬億元,排名第一,平均每家企業市值接近500億元。
A股不乏造富神話。
截至2020年12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市值超過萬億的共有8家,北京擁有4家,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人壽。深圳擁有2家,同樣是金融領域的中國平安和招商銀行。另外兩家是遵義的貴州茅台和宜賓的五糧液。
僅統計2020年新增上市公司IPO首發募資情況,396家公司IPO募資共計4699.63億元。
上海和北京,雖然新增上市公司數量並不佔優,屬於第二梯隊,但首發募資金額卻具有壓倒性優勢。
其中,上海以1197.1億元募資規模高居第一,北京市以926.39億元位居第二。
江蘇、廣東、浙江三省募資規模分別為524.48億元、492.55億元、393.12億元。
統計來看,這五個省份去年新增上市公司IPO募集資金佔全國IPO募資總額3/4。
其中,IPO募資金額最高的當屬上海的中芯國際,532億元成為近10年來最高。此外,中芯國際還創下A股IPO用時最快記錄。
文字 | 吳林靜
原標題:《區域資本版圖年度比拼:長三角強勢擴張,合肥「黑馬」突圍》